Arduino实验二十七:灰度传感器实验

来自丢石头百科

模块介绍

模块说明

灰度传感器包括一个白色高亮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电阻,由于发光二极管照射到灰度不同的纸张上返回的光是不同的,光敏电阻接收到返回的光,根据光的强度不同,光敏电阻的阻值也不同,从而实现灰度值的测试。基于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原理所开发的光线与灰度传感器,其主要部件为光电晶体管。在有效的检测距离内,发光二极管发出白光,照射在检测面上,检测面反射部分光线,光电晶体管电阻随光的强度增加而减小,通过和电阻串联,输出电阻的分压值,便能将变化的光信号变换为变化的电气信号,并从模拟口输出,板上的LED可以用来调试。例如:LED的光照在不同颜色的材料上,通过观察光传感器读取的值的范围,来制作颜色识别器或者循迹小车。

参数说明

  • 工作电压 :3.3V或5V
  • 工作电流 :< 20mA
  • 工作温度范围:-10℃~+70℃
  • 探测分辨率:10%
  • 接口类型:模拟信号输出
  • 尺寸大小:24mm x 21mm
  • 重量大小:3g

实验说明

实验现象

  • 通过串口打印模块测量到的灰度值对应的数字量,
  • 当灰度高于阈值时,板载LED灯点亮。
  • 当灰度低于阈值时,板载LED灯熄灭。

编程原理

  • 灰度传感器共引出三个引脚,分别是电源正Vcc、电源地GND、信号端OUT,实际使用时可以直接将传感器连接到 Arduino 控制器的模拟接口,例如模拟口 A0,给 Arduino 通电后,传感器白色高亮 LED 亮起,将传感器扣放在灰度不同的纸张上,通过 Arduino 控制器自带的 AD 转换进行数据的读取,然后通过串口打印出测量的模拟量即可。
  • 发光二极管与1K电阻串联,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,照射在检测物体上,1K电阻起限流作用。光敏电阻与10K电阻串联,光敏电阻具有光越强阻值越小的特性。当发光二极管照在白色物体上时,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光,亮度强,光敏电阻阻值小,分压小,out点输出的电压值高;当发光二极管照在黑色物体上时,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光,亮度弱,光敏电阻阻值大,分压大,out点输出的电压值低。

电路连接

  • Arduino实验二十七:灰度传感器实验 接线1.png

主要程序

  val = analogRead(buttonpin);
  Serial.println(val,DEC);   
  if (val < 600)
  {
    digitalWrite(Led, HIGH);
  }
  else
  {
    digitalWrite(Led, LOW);
  }

相关下载